借鉴学习日本欧美等海外国家装配式装修经验
日本及欧美住宅内装体系均较完善
借鉴发展经验解决传统痛点
(一)
日本
BL 部品制度规范内装标准,SI 住宅体系奠定行业基础
1. 日本装修发展历程
20世纪50年代:当时住宅产业化的焦点是恢复战争创伤、适应城市化发展和解决房荒,重点是住宅建造方式的工业化与建设效率的提高。不锈钢橱柜、铝合金窗、强化纤维塑料浴缸等由新材料制作的部品相继被开发并在住宅建造时完成安装。其后,卫生部品、冷暖空调、燃气用具也被采用。1959年“公共住宅用标准部品”(KJ部品系统)被所有公营住宅接纳,包括不锈钢厨台、厨房抽风机、钢门、小型洗面器等。
20世纪60年代:此时日本房屋全装修已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构配件与制品的工业化生产和商品化供应发展很快,装修部品进入了大规模开发时代。新部品普及、居住水平提高,典型表现是家庭浴室的普及,浴缸、浴室热水器、沐浴设备等应运而生;此外,铝合金窗也逐渐普及,从1961年推出到1974年达到了87.6%的渗透率。
20世纪70年代至今:日本住宅数量得到满足,人们开始对住宅多样化产生要求,住宅从数量上的增加转向质量上的提高。70年代的日本开始实施BL部品制度,即优良部品认证制度,提出了通用部件的最低标准,民间厂家能变通地自行设计、研发符合要求的多样化适用部品。部品的规格化、标准化以及基本性能方面都得到了全面提高,后期渐渐向集成化靠拢。比如集成式厨具将水、电、燃气等集为一体,包含了清洗、炊事、照明、排气、储物等功能,在现场只需安装和连接水、电、燃气接头。
2. 日本SI住宅体系
SI体系是在产业化住宅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可持续发展的建筑体系,是在设计阶段将 住宅的支撑体S(Skeleton)和填充体I(Infill)完全分离,实现部件的标准化、工业化生产和制造,延长住宅寿命。SI住宅的支撑体结构耐久性强,可有效提高住宅的使用寿命,填充体灵活可变。
1969年,日本制定了《推动住宅产业标准化五年计划》,使得住宅有了统一的装修标准。从整个住宅建设到装修,均实施工业化生产、批量化完成。到20世纪末,KSI(Kikou Skeleton Infill)机构型支撑体和结构体分离体系的构建,建立起健全的内装部品体系,使得日本超高层建筑建设采用SI体系的比例接近100%,住宅工业化水平跃升至世界领先地位。
3. 日本一体式卫浴
一体式卫浴指的是墙壁,天花板和地面结合的浴室。传统的建筑型浴室通常为老式瓷砖浴室,使用防水基材搭建,并在墙壁上黏贴瓷砖,优点是可以自由设计选择瓷砖和浴缸,但是施工周期长且维护清洁成本高,而日本国内在室内装修中广泛采用的一体式卫浴系统能够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1964年东京奥运会时,为保证高质量、快速实现大量运动员公寓和世界各地游客所需酒店的建设,一体式卫浴面世,由高防水材料制造的天花板、浴缸和地面等组成,并将其在施工现场直接组装,将原来应该需要一个月的施工期缩短到几个小时。可以使得现场施工效率更高,并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4. 日本骊住集团
作为日本领先的住房产品和生活解决方案供应商,骊住集团(LIXIL Group)在2011年由五家日本最成功的建筑材料和住宅公司(通世泰、伊奈、新日轻、三维浦、庭思)合并成立,成为了当时日本最大的全面房屋和建筑材料供应商。
集团从2002年-2010年积极布局全屋装修产品和服务,从销售装修单品逐渐向提供整体装配方案转型。转型过程中,公司旗下的子公司强强联合形成了品牌间的协同效应,连通制造、销售和装修等环节,垂直扩展服务领域。除品类扩张外,骊住集团还在房屋建筑周期的各个阶段满足客户需求,包括新房建筑、二手房屋翻新、住房维护搬迁和房地产业务等;同时赋能中小建筑商,为其提供品牌产品和设计平台,形成连锁建筑商网络。渠道方面,集团开设一站式建材商店Ken Depot,将“产品研发和制造-客户获取和销售-装修服务与维修”上下游连通,扩大了渠道流量。
装修流程上,骊住集团改变了原有“报价不透明、耗时不准确、流程不清晰”的行业现状,促进了整体装修和小范围改装需求增长。集团的整体装修流程明确,分为设计报价、签约施工和交付保修三个流程。与传统装修模式不同,集团的整体装修以提出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设计方案为重点,增强方案设计阶段用户参与;与之相对的,施工和交付过程则更加便捷,极大地提高了用户体验。
(二)
美国
装配式产业链高度发达,模块化新技术日趋成熟
美国在全装修和住宅产业化方面也拥有较高的水平,其方式与日本相似,都是采用标准化生产,进行产业化转型。其住宅用构件和部品的标准化、系列化、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程度也非常之高,几乎达到全面普及。
美国住宅以低层钢和木结构的装配式住宅为主,对于高层住宅多采用框架轻板装配式住宅,装修过程基本上消除了现场湿作业,全面实现了装配式装修,同时具有较为配套的施工机具。
1. 美国装配式装修发展历程:
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装配式住宅起源于汽车房屋,是以汽车房屋为载体。汽车房屋的每个住宅单元类似一辆大型拖车,只需用特殊的汽车将其拉到现场,再由起重机吊装到地板垫块上和预埋好的水道、电源、电话系统相接,就能投入使用。活动住宅内部有暖气、浴室、厨房、餐厅、卧室等设施。既能独成一个单元,也能互相连接,这成为美国装配式建筑产业化、标准化的雏形。
20世纪50年代:这一时期美国人口大幅增长,军人复员、移民涌入,军队和建筑施工队对简易装配住宅的需求增加,全国出现住房荒。这个阶段房屋的装修注重装配式住宅的个性化与多样性,传统住宅形式的装配式建筑也有所发展,市场主要集中在远离大城市的郊区,以低层木结构民宅为主。一些住宅生产厂家也开始生产外观更像传统住宅,但可以用大型的汽车拉到各个地方直接安装的工业化住宅。
20世纪70年代至今:70年代,美国建筑界开始致力于实施配件化施工和机械化生产,美国国会在1976年通过了《国家工业化住宅建造及安全法案》;同年,在联邦法案指导下又出台了美国装配住宅和城市发展部(HUD)的一系列严格的行业规范标准,并与后来的美国建筑体系逐步融合。其中HUD出台的强制性规范的法规对国家工业化住宅建设和安全标准以及所有工业化住宅的采暖、制冷、空调、热能、电能、管道系统进行了规范。
2. 美国装配式装修四大优势
模块化技术:这是美国工业化住宅建设的关键技术,在美国住宅建筑工业化过程中,模块化技术针对用户的不同要求,只需在结构上更换工业化产品中一个或几个模块,就可以组成不同的工业化住宅。因此,模块化产品具有很大的通用性。模块化技术是工业化住宅设计的一个关键技术保障。
低建造成本:工业化装配式住宅有着低成本的特点,主要来自于加工过程中各项标准化、规模化流程不断累积的成本优势,因此工业化装配式住宅有广泛的需求市场,低收入人群是这类住宅的主要购买者。
高承重结构:由于经济角度及施工特性的不同,框架结构的梁柱结点是预制品最不容易做到的。美国预制业使用最多的是剪力墙-梁柱结构系统。基本上水平力完全由剪力墙来承受,梁柱只承受垂直力,而梁柱的接头在梁端不承受弯矩,简化了梁柱结点。经过60年实际工程的证明,这是一个安全且有效的结构体系。
体现个性化:美国非常注重个性化的打造,其全装修住宅一般是高级公寓,通常先有购房者和设计师进行沟通,共同制定装修菜单,完成多样化、个性化的装修产品。
(三)
欧洲
精装修房屋全面普及,简洁化内装各具特色
装配式装修在欧洲的新建住宅中十分普及。欧洲人倡导简单装修,仅要求完成房屋的基本装修(一般采用装配式装修)和设备布局,剩下的部分靠业主自己进行“软装”,例如用家具、窗帘、地毯、桌布、艺术品、鲜花等物品,来增加房屋的美感和个性。
1. 英国
上世纪末,英国掀起了一场建筑领域生产方式的革命,建筑常采用的基本模式及特征为轻钢结构的装配式装修住宅,其中的单元式建筑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所谓的“单元式建筑”,最早是由预制的浴室、卫生间发展而来,具体是指事先设计、再在工厂制作符合设计标准规格的单元式建筑,最后运至现场进行安装,到90年代英国已形成了从设计、制作到供应的成套技术及有效的装配式装修供应链管理。
2. 德国
德国房地产开发项目基本上都是全装修建筑产品。在室内装修方面德国并不刻意追求高比例的预制化率,建筑上采用何种装修技术、产品,主要取决于房屋产品功能品质要求及经济因素。在办公等公共建筑上,吊顶、隔墙,架空地面等部位大量采用工厂化产品,现场干作业施工安装。在建筑单元重复率较高的建筑中、如经济型酒店、养老院等,有整体卫浴、整体装饰墙板等技术的应用。在较高品质要求的酒店及主流住宅产品上,更多的是采用现场施工,包括必要的瓷砖、地砖湿作业。轻质隔墙大多采用轻钢龙骨石膏板隔墙系统。
3. 法国
法国是世界上推行装配式装修最早的国家之一,其特点是以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为主,钢结构、木结构为辅。法国的装配式住宅多采用框架或者板柱体系,焊接、螺栓连接等均采用干法作业,结构构件与设备、装修工程分开,减少预埋,生产和施工质量高。法国主要采用的预应力混凝土装配式框架结构体系,装配率可达80%。
(四)
总结
借鉴欧美装修行业发展经验,行业有望打破瓶颈
对海外装配式装修行业在时间维度上进行归纳总结,不难看出各国都经历了从分散到集中,从无序到规范,从试点到普及的发展历程。而横向对比海外各国装配式装修的特点,也能注意到装配式装修产业模式必须结合本国的具体国情这一首要前提,如何从发达国家的装修发展史中获得启示,少走发展过程中的弯路,并结合中国实际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地推行装配式装修,将是接下来需要着重思考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