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时代到来,设计师们何去何从?
随着国家宏观层面倡导 “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以及未来人口红利的消失,手工时代向工业化生产的演变,装配式成为建筑行业新的发展趋势。从2022年政府报告以及房地产行业长远发展角度来看,保租房、高品质商品房、旧房改造无疑为装配式内装领域带来海量市场发展空间。
与此同时,设计行业也正面临由装配式内装兴起而带来的巨大冲击。在市场震荡之下,设计行业如何接招应对危机?设计师们如何快速转型保存市场竞争力?此次IPD内装说约访了原中国室内设计周总策展人、上海国际室内设计节总策划戴炜先生,从设计师的角度跟大家聊一聊装配式浪潮下设计行业经历怎样暴风骤雨式的变革。
「IPD内装说」团队与戴炜合影
装配式是把双刃剑,精细化分工的同时降低设计的门槛
Q:随着装配式建筑、装配式内装的发展,装修方式从传统到装配式转变,于设计行业而言,会遇到怎样的机遇与挑战?
“装配式”只是一个比较新的名词但并非是新的概念,而所谓"装配式内装”的称谓也并不精准。我们的老祖宗很早从建筑结构到室内家具就已经把装配式的概念和方法运用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大家普遍认知的榫卯结构应该就属于装配式早期的一个核心形态,只不过受限于时代、技术、生产力的制约没能实现普遍工业化而已。
当下我们所谓的装配式内装应该是基于模数化设计、工业化生产、标准化施工而衍生出的内装行业全新的底层逻辑和行业生态。装配式符合国家上层建筑的宏观意志,也符合下游产业的利益诉求。只是目前来看上下游尚未实现完全的对接与合拢,尚未形成充分的产业规模从而触发足够的利益驱动。当然我认为这仅仅是时间的问题。
而设计行业作为打通和衔接的核心节点,所面临和承受上下游挤压从而催生变革和转型的压力也是最为巨大的。
其一,目前我国内装行业设计师数量数以百万计,而由于我国行业历史沿革的因素其中绝大部分的设计师是文科或者美术专业背景,所以他们更多的关注是“形式”和“风格”等视觉表象内容。这部分设计师在关于建筑、结构、材料、工艺、工法、项目流程管理等与理工与逻辑相关的行业要素方面就存在一些先天的弱势,系统性不足。有很大一部分设计从业者在未来中远期或许很难适应基于纯理工逻辑、模数设计逻辑,强流程管控逻辑为先决条件的行业转型。总体来看大量内装设计从业者所要面临的升级转型困难会比较巨大。
其二,装配式内装本质是将设计需求和节点往产业链前后端专业化模块化转移。从产业进化的维度来观察,一切的行业进步都会造成传统从业人员的过剩从而迫使其升级或者转型。早几年我就曾多次提到过,“今天中国室内设计的百万雄师未来一定会凝练成为一支十万精兵”。对于内装行业,尤其是传统概念“室内设计”从业人士而言这无异于一场革命。在装配式浪潮下,内装设计工作的方法论将会发生重大转变。
我个人认为存量设计师转型可能有两个主要方向,当然并不局限于这两个方向:一个是深入下游精耕细作,例如灯光、软装、智能、收纳等等专业细分领域,甚至于更外围基于生活方式的设计衍生领域;另一个是走向更上游,例如设计顾问管理、设计咨询、系统集成等等,当然力争上游对于从业者的要求会更高一些。至于如何选择?每一位从业者必须提前规划。
其三,目前为止,基于室内材料的多样性导致BIM无法充分在室内装修中应用。BIM其实是一种个新的工作方式、新的工具和新的方法论。随着装配式普及应用,BIM更应当发挥强有力的优势,与装配式装修结合,赋能装配式装修的发展。
其四,随着上游房地产行业的重大调整,精装交付的逐步深入,内装设计的主要阵地会进一步向旧房改造和中小商业体加速倾斜。此外,室内设计行业随着装配式技术的逐渐成熟,很有可能会极大程度降低我们以往常规概念上的设计门槛,更多传统意义上的非专业人士得以更方便地进入内装设计的领域。甚至一些普通的消费者也可以方便地参与到高品质的设计工作之中。做一个形象些的对标,就像智能手机和“美图”等软件从新定义了摄影。设计产能过剩或许就在不远的将来,当然与此同时也会催生出许多新兴的相关行业。这也需要我们所有的行业参与者尽早洞察、及时调整。
Q:据您所知道市面上的设计师有多少是真正了解装配式的?对装配式得接受程度如何?
从我个人的角度观察,大家还保持传统装修行业的巨大惯性。即便是许多设计师意识到装配式是未来的一种发展趋势,但是其实大家还没有明确装配式的概念,更没有掌握相对应的方法论。由于国内外设计师教育和培训体系不同,导致国内设计师普遍更加着力在风格化、形式化等外在视觉层面,而对于材料、工艺、工法、管理、施工、工程结构等方面的知识相对比较欠缺。从从业人员知识结构的角度来看很多设计师接受装配式还存在一定的障碍。
体系分化,设计下沉后端精耕细作
Q:自装配式技术发展以来,行业里出现一个词:“一体化设计”。装配式是如何倒逼设计行业实现一体化设计的?
我认为“倒逼设计行业接受一体化设计”是个伪命题。所谓设计本来就应该是全局的一体化的。只是从装配式内装、干法施工的底层逻辑来看,一体化设计应该解读为:系统化总规、设计+模块化生产、制造+系统化施工、集成,这是一个总分总的逻辑。下游行业并没有倒逼设计行业去一体化设计,而是迫使设计行业更加精细化、专业化的分工和布局,形成全新的设计行业逻辑。在不久的将来,室内设计行业生态的转型,极其类似从传统中医的全科体制向西医专科体制的转化。
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产业链上下游的变革正在重新解构、定义“室内设计”行业的工作内容、界定全新的疆域,甚至于会撕裂并瓜分传统设计行业的业务内容。目前,肉眼可见的一些巨头例如,天猫、京东、海尔、宜家、MUJI甚至于大量传统板材企业、新锐IT行业都在基于各自的既有优势和全新的行业逻辑正在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有规模地进军内装行业。而我们室内设计行业依然沉浸在享受了近20年的房地产红利的快感之中,生平日久温水煮青蛙,舒适区正在不经意间慢慢消亡……
居者有其屋,人文有关怀、技术有保障,即为“品质居住”
Q:您作为设计行业的先行者,您心目中的品质居住应该是怎样的?装配式是如何去实现品质居住?
我绝对不是什么先行者,但是希望通过努力的观察、探索、思考可以成为行业的觉悟者和践行者。
我们更加倾向以普世且朴素的观点和标准来衡量和定义“中国品质居住”的概念:居者有其屋,人文有关怀,技术有保障,可以身处其间有尊严的健康快乐的生活,即为"品质居住”。
现阶段来看,高品质居住空间还只是相对少数的享受。普通老百姓并没有充分的能力去体验到足够的“品质居住”红利。伴随着装配式技术的发展,工业化水平程度逐步提高,各类材料美观度、多样性的不断进化,不仅可以极大的降低品质居住的成本,又能满足不同客户个性化的需求。总体而言,装配式内装一定可以为普通老百姓创造更稳定的质量、更迅捷的周期、更有亲和力的成本、更高品质的居住环境做出巨大的贡献。
Q:此次作为中国品质居住概念展IPD HOME的总策展人,您的策展理念是什么?
此次展览是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内装专业委员会陈琬秘书长统筹、多个房地产头部企业的技术大拿、很多优质的部品单位代表、前沿学术机构专家、掌握了行业先进集成技术的企业以及杜柏均、郝玉鸿等设计大家一起共同探讨集思广益的成果。
我们对于“中国品质居住IPD HOME概念展”的核心的策展理念:通过对于国家宏观房地产以及相关政策学习和研究;对于当下以及未来生活方式的探讨;尽可能通过现场有限的场地空间集中展示我国在装配式内装领域最前沿的技术成果以及可以预计的发展趋势。
概括来讲就是:发掘问题、破除壁垒、展示技术、跑通流程。
Q:此次装配式技术交付的样板间展示有哪些亮点?希望通过此次中国品质居住概念展的展示传递给行业和消费者怎样的信息?
一、我们聚焦都市生活方式为切入点,梳理出康养、居家办公、都市新青年、刚需改善等场景对合作房企的既有户型进行再定义、再设计,探索都市中小户型百遍。
二、集中实物、实景,多维展示内装领域最前沿的理念、技术、产品。深度研讨装配式内装多样性、可行性以及可复制性。
三、展会期间结合实景样板房以及现场大量实物标本会有一系列高质量专业论坛和路演对装配式内建筑所涉及到的各种问题展开全面的探讨。
四、最大的亮点,概念展现场会以纯装配的方式在24小时之内以及不足1000平米极其有限的时空条件下完成公共区域、建筑结构、内装、陈设、公区形象以及专业展示各项功能的营造和搭建工作,挑战极限,挑战不可能。
装配式内装是行业的一次伟大的变革,而它即将或者已经来临。
希望这个展可以起到宣示变革,启发行业,加强合作、树立样板、探索产业链融汇新路径的作用。
与此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这个展普及和推广由中国房地产协会制定的两项重要的指导文件:《装配式内装修行业标准》以及《居住建筑装配式内装性能评价与认证标准》。更好推动装配式内装技术以及产业良性的成长。
IPD内装说
全面对外征稿啦~
投稿标准
投稿文章为原创首发,字数:2000-5000字左右;
企业投稿要求从产品、体系、技术、案例等角度阐述观点;
个人投稿要求角度新颖、观点明确、逻辑清晰、思维独立;
谢绝各类硬广营销及恶性竞争类稿件。
联系方式
投稿邮箱:rita.li@vnuexhibitions.com.cn
联系人:李女士 021-61983528
#IPD内装说#
聚焦内装工业化领域的开创性平台,提供内装深度行业报道